|
发表于 2013-11-23 12: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yanhan 于 2013-11-23 12:27 编辑
紫光蓝天 发表于 2013-11-22 23:07 
老王兄,你看这个是不是老黄鹤楼 回蓝天版主:
俺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首次专程去游黄鹤楼的,结果是什么也没看到,据知情人介绍:修长江大桥时拆了……所以蓝版主问俺 “是不是老黄鹤楼 ?”,俺无言相对呵呵!
据有关资料介绍,觉得您图片上的,是清同治七年重建的那个黄鹤楼,但已不是崔颢诗中的那个黄鹤楼了。崔颢诗中的黄鹤楼,应该是宋画《黄鹤楼图》中的黄鹤楼。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981/11187512.htm
(百度百科>黄鹤楼)
宋画《黄鹤楼图》再现了宋楼的面貌。图中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淼。中央主楼两层,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全体屋顶错落,翼角嶙峋,气势雄壮。
宋之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几年。现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及当时楼貌照片,已不是宋画在高台上丛建多座建筑,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为折角十字,外观高三层,内部实为九层。下、中二檐有12个高高翘起的屋角,总高32米。
也不是1955年因兴建长江大桥而遭拆除的那座楼,那座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修建的。
http://book.ifeng.com/culture/2/detail_2010_04/02/448398_0.shtml
(凤凰网文化 > 人文-轶闻 > 正文)
解读黄鹤楼:1955年因兴建长江大桥曾遭拆除
●汪荣祖
黄鹤楼是中国历史名楼,伫立于长江中游的黄鹄矶上,初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至南朝时已有天下绝景的美誉,此后兴废无常。至近代,清同治朝八年(1869)于太平天国之乱后重建新楼,十五年后毁于大火,但残迹犹存。张之洞曾予修建,有警钟楼之称,但已非复旧观。即此非复旧观之黄鹤楼,也于1955年因兴建跨越武汉的长江大桥而遭拆除。三十年后,始再度重建于武昌,以至于今;虽形貌似古,但已是钢筋水泥的现代结构,亦实非旧观。
……
我的好朋友陈熙远博士研究黄鹤楼,认为千载而下“真正存在的是一座虚拟于文本传统里的黄鹤楼”。事实上,若将黄鹤楼视作文本,绝不是完全凭空虚拟的,它来自实存过的高楼,气象万千的地理空间,令人遐思的神话故事,以及使人感动的歌诗与文篇。这一切凝聚成黄鹤楼的文化意象,不因楼塌而消逝,却因楼兴而复活,永远会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当中。毕竟今日楚天又出现了高耸的黄鹤楼,俯瞰长江东流,不仅仅是“文本”而已。这座新建的现代黄鹤楼,不可能是历史原貌,然而仍然负荷着千年累积的文化意象。
◎汪荣祖,学者,著有《康章合论》、《史学九章》等,现居台湾。
|
|